×
中国机械工程

新招生制度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综合管理的通知》,其中指出研究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应协调发展。自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研究生进行统一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与全日制考试参加一样的国家统考,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1-2]。新政策的执行给培养环节增加了很多问题,例如,我院研究生的基础课程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而非全日制学生零散地分布在各个专业,且其中一部分人白天还要上班,针对个别学生单独组班上课事倍功半,如何统筹安排?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往往会选择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新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转化成工作中曾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因此能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作为本科应届生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往往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不能凝练出行业中有应用前景或实际工程价值的问题,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将如何保证?

通过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本文从培养模式、平台建设和课程改革三方面探索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范畴、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3],是为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它着眼于加快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通过提高在职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我国企业的自身实力与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外在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趋势。不仅要培养学术研究人才,还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4-5]。作为学徒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德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无入学时间的限制,也不设入学考试,导师的指导在组织管理上处于绝对核心地位。美国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更为重视课程学习,尤其是基础理论的学习,确保了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在职研究生要进行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跨专业思考实际中的工程问题。英国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为协作式,表现在其教育模式是由大学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完成,导师团队承担的是在职研究生培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和特长,自行选择相关领域进行学习,论题根据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并制定论文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围绕计划进行试验研究,收集数据完成分析,最后撰写论文。日本的在职研究生是教学式培养模式,体现在对生源质量的严格控制,将在职研究生放到研究室从而对其进行过程管理,在参与实践课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并有严格的评估制度对培养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以往的工程硕士有所不同,其生源主要是由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组成。以往工程硕士都是在职研究生,在职学习是他们最根本的特点。新政策下考生有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社会工作人员两类生源,出现了应届毕业生在职、应届毕业生非在职、往届毕业生在职、往届毕业生非在职四种类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其生源的多样化必然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

1.现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论文撰写、学生管理等,不能满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2.目前高校教学和专业前沿领域的最新知识、信息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不能完全合拍,不能满足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新材料、新工艺、新创造等的要求。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原始学业动机分为谋求事业发展型(在职人员)和寻求就业机会型(非在职人员),不同的学业目标需要不同的培养侧重点。

二、机械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机械工程学科围绕学校“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战略目标和办学定位,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规划;紧密跟踪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技术,不断凝练和适时调整学科发展方向;依托船舶及海工装备行业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船舶装备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船用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及系统集成、精密微加工工艺与绿色可持续制造技术、船舶设备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等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了解机械工程的学科前沿和动态发展,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够独立从事产品设计、开发、工程实施及管理等,都将是本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信息化改
下一篇:没有了

Top